邓玛湿地旅游景区位于石渠县南部72公里的洛须镇、正科乡境内,海拔约3600米,地处金沙江上游,气候宜人,牧场悠扬!历史上一直是青稞盛产之地。是典型的、我国独有的青藏高原高寒湿地!景区内山形壮美,河谷辽阔,珍稀物种繁多。主要由金沙江上游的“正科湿地公园”、洛须湿地公园以及志玛拉宫和邓玛纪念馆等组成。其中尤以正科湿地公园,万亩野生沙棘林颇为壮观,每逢秋季,金黄色的果实,枝头累累,赤麻鸭、斑头雁等密栖江滩,自由自在,给人以无限喜悦!著名的志玛拉宫由文成公主建于641年,是景区的一大重要景点。邓玛纪念馆是为纪念藏…详细
艽:荒远。艽野:指青藏高原
商业与文明总是背道而驰 ,有人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文明堕落的过程。
藏地行走,这种感觉尤其强烈。四川的阿坝由于旅游开发早,汉化的节奏明显加快,壮丽的山川变成快餐地,各路游人纷至沓来,蜻蜓点水而去后,一片狼藉……
川西高原由于交通闭塞,路途遥远,外界侵袭甚少,至今仍保留原始气息。选择这个标题,不是矫情,而是觉得这片土地基本接近古人笔下的艽野。
人们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,哪怕走到天涯海角,其实也未曾离开自己半步。
浩瀚的天空下,我们把世界固缩在狭小的心房
跳出自己的世界,世界才真的大起来,这是旅行的使命 。
启程到康定,尽管先于国庆大假好几天,路途仍然车流汹涌。次日搭车去马尼干戈,结识了资深驴友小扶,一路不再孤独,相交甚欢,惊叹小小年纪的他竟然有个高远深邃的大脑和一颗澄澈的心。
马尼干戈的海拔接近四千米,高原反应如期而至,选择休整一天,去了小扶做了几个月义工的拉加寺孤儿院。
白玛喇嘛负责孩子们的教学,很严厉,天天考试。学习内容为佛经和劳动。
如洗的天空下,孩子们又有个温暖的家,我没有小扶那样的境界,告别的时候,只能留下一点心意
一天休整后,骑车上路。海子山隧道未通,山顶的土路与海拔让人崩溃
5个小时后来到佐钦寺
佐钦寺是宁玛派三大主寺之首,下辖三百个寺,这里有最大的闭关中心。去的时候,正赶上法会的后几天,人流如织
这里有个老喇嘛葛玛在寺后山洞里终身闭关,葛玛如何修行,外人无从知晓。给人们留下个巨大的悬念,那就是,在他圆寂之时,能否像佐钦寺历史上的十三位大成就者一样,如彩霞一般,虹化而去呢?
宁玛派尊莲花生大士为祖师,以伏藏经典为修炼之法,修炼者主要居山洞等人迹罕至的地方修行
据说要将自己置身于极度恶劣的条件下,才有可能开悟。这与孟子所说的“天将大任于斯人……”不谋而合,人生苦旅
来自窝公寺的多旺上师曾闭关三年,为弘扬佛法,今年会去成都系统学习汉语。他说我有一定的了解了,但必须拜上师才能精进,眼前的他目光如暖流,拭去我一身的疲惫,望着屋外朝拜的红流,我知道我还没有离开我的世界,属于来到自己世界边缘嘹望之俗人。
佛经分了义经和不了义经,了意经属于这批修行的人,不了意经属于信仰的大众。
刚到巴格嘛呢墙,这个十四岁的小喇嘛就陪我转经 。他有一辆没有刹车的自行车,算是这次遇到的唯一骑友,本来打算给他调一调刹车,无奈刹车片磨光,只好送他仅剩一点的链条油。
巴格嘛呢墙是世界上最长的石经墙,关于它的传说有恶说和善说两种,具体可以百度。
有很多人来这里转经,骑车,走路,叩拜,我选择的是骑车,绕墙一圈大约四公里。
这位老人只有一条腿,非常艰难地叩拜前行,我没有打扰他,只听得他口中有语。对他来说,这么一圈下来,得一天!
信仰,这两字的分量瞬间值千金
今天,选择露营,既兴奋又担忧。他说就到他的大帐篷住嘛,和他们一起吃饭,我说晚上冷了才进来
佐钦寺法王白玛格桑的书让他兴趣起来,尽管看不懂汉字
美丽的草原,温暖的家
白天的野狗大多睡在烈日下,晚上他们成群集队,互相追逐撕咬,帐篷内的我大气不敢出,惴惴以待黎明
巴格嘛呢墙边的扎嘉寺的法会刚刚开始,滥竽充数了半天……
硬朗热情的康巴汉子我把带进的会场,交流完全是肢体语言
色须寺,格鲁派康区最大的寺,这里可以授格西学位
对准地鼠钻进的洞吹气,地鼠会从另个洞出来,只需在另个洞口侯着,地鼠一抬头就可以抓住,这需要两个人的配合。师傅说小时候经常这么玩,我说你们抓到老鼠后会怎么处理,他说玩一会就放了。
松格嘛呢石经城坐落在阿日扎乡的草原深处,去的时候天空阴沉,平添了几分肃穆和神秘。
始建于格萨尔王 时期富有神奇色彩传说的石经城下·站在这里你会感到震撼·整座城堡高约10米,长宽有百米见方,是一座四四方方的石头城。
城墙上同样有一排排摆放看诸神像的"窗口",正面有一道"城门"可以进出,进去后里面也是一层层一圈圈的嘛呢墙,中间有狭窄的通道,弯来拐去好似一座迷宫。(现已关闭.不让进入了)由于石块垒得太高,地面已不堪重负而下沉,据说它地面上的部分有多高,陷入地底下的就有多深,因此,尽管人们仍在不断地往上放石块,可嘛呢城并不见明显的增高。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,这个没有任何框架支撑,也没用任何粘合剂,完全是人们你一块我一块随意堆砌起来的"城楼",竟然能够历经千年岿然不动,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。像这样的石经城在藏区也是绝无仅有的。据传此城起源于格萨尔时期.还留有许多当年的遗迹。为了替战死疆场的士兵超度灵魂,将士们在此垒了一个嘛呢堆。后来老百姓因为缅怀格萨尔王的功绩,纷纷来此朝觐,嘛呢堆越来越大,越垒越长,最后形成了嘛呢城。直到现在每天仍有不少来朝圣的人围着城墙一步一拜地磕着长头,表达着他们对传奇英雄格萨尔王的无限景仰和怀念,也寄托着他们对明天的向往与企盼。(以上为网上资料)
据说当地考古部门曾在某一处墙根挖下去1。8米,仍然可以见整齐的石经,只是下面的文字不是藏文,而是梵文,这也就印证了石经城一千多年的历史。转经的时候听一位游客说,当年格萨尔王为什么会选择这里为阵亡将士超度灵魂,推测这里可能曾经是藏地苯教的一个祭祀场所。
很多人在次扯下一根头发,用酥油粘于石门上,以示祈福
敬奉一块石经。后来旅店老板说,经文是莲花生的咒语。
藏地,隐藏着许多密码,我无意去美化这片神秘的土地,佛说世上有多少好人,就会对应有多少坏人,这个世界不是那么美好,也不是那么糟糕。我想,藏区也不会脱离这个基本状况,我的行走也仅仅浮光掠影,未曾深入。不过,在这里,有许多久违的场景会慰籍你的心灵,人类基本的情感并未完全丢失。
迷幻莫测的世界
懵懵懂懂的我
就这么相遇
是擦肩而过
还是隽刻于心?
Copyright © 邓玛湿地 All Rights Reserved. Powered by Sunlue.com